如何挑選基金?新手必看:基金選擇與績效指標解析

如何挑選基金

目錄

面對琳瑯滿目的基金,許多投資者常常感到不知所措,究竟該如何挑選基金,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標的呢?其實,挑選基金並非難事,透過一些簡單的步驟和指標,就能大幅提高選基的效率和準確性。

首先,可以從檢視基金的績效表現開始。一個實用的方法是,先篩選出一年期績效在同類型基金中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基金,作為初步的候選名單。接著,再進一步考察這些基金兩年、三年甚至更長期的績效表現,以確保其並非曇花一現。

除了績效表現,資產配置和分散程度也是挑選基金時需要考量的重點。在具體篩選基金之前,建議先確定自己的資產配置比例,以及實用建議: 在實際操作中,我建議投資者不要只看短期的績效排名,更要關注基金的長期穩健性。同時,也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,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類型和配置比例。切記,沒有最好的基金,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基金。

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(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)

  1. 根據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選擇基金類型: 在挑選基金之前,先確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。如果您是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初學者,可以考慮債券型基金或平衡型基金。如果您追求較高的潛在報酬,且能承擔較高的風險,則可以考慮股票型基金。了解自己的需求是挑選基金的第一步。
  2. 關注長期績效並結合關鍵指標綜合評估: 不要只看短期的績效排名,更要關注基金的長期穩健性。參考一年期績效排名篩選出前四分之一的基金後,再進一步考察兩年、三年甚至更長期的績效表現。同時,結合夏普比率、標準差等關鍵指標,全面評估基金的風險調整後收益和波動程度。
  3. 分散投資降低風險: 切勿將所有資金投入單一基金,應將資金分散投資於不同類型、不同風格的基金,以降低風險。考慮資產配置,將資金分配到股票、債券等多種資產類別。定期定額投資也是分散投資時點、降低擇時風險的有效方法。

如何挑選基金?新手入門:關鍵指標與實用策略

對於基金投資新手來說,面對琳瑯滿目的基金,往往不知從何下手。別擔心!挑選基金並非難事,只要掌握一些關鍵指標實用策略,就能夠逐步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。本段將針對新手入門,深入淺出地介紹挑選基金的重要考量因素。

基金類型:認識你的投資標的

首先,要了解市面上常見的基金類型,例如:

  • 股票型基金:主要投資於股票市場,追求較高的資本增值,但風險也相對較高。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高,且有長期投資規劃的投資者。
  • 債券型基金:主要投資於債券市場,收益相對穩定,風險較低。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,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。
  • 平衡型基金:同時投資於股票和債券市場,風險和收益介於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之間。適合追求適度風險和收益的投資者。
  • 貨幣型基金:主要投資於短期貨幣市場工具,風險極低,流動性高。適合追求資金安全性和流動性的投資者。

新手應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投資期限,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類型。

關鍵指標:解讀基金的績效密碼

瞭解基金類型後,接下來要學會解讀基金的關鍵績效指標,這些指標可以幫助你評估基金的投資表現和風險水平:

  • 報酬率:指的是基金在一段時間內所產生的收益。可以參考一年期、三年期、五年期等不同時間段的報酬率,瞭解基金的長期表現。
  • 夏普比率(Sharpe Ratio):衡量基金在承擔每單位風險下所獲得的超額報酬。夏普比率越高,代表基金的風險調整後收益越高。
  • 標準差(Standard Deviation):反映基金淨值的波動程度。標準差越大,代表基金的風險越高
  • Alpha:衡量基金相對於市場基準的超額報酬。Alpha值越高,代表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越強。
  • Beta:衡量基金相對於市場基準的波動程度。Beta值越高,代表基金的波動性越大。

新手可以利用 Morningstar 等基金評級機構提供的數據,快速瞭解各項指標。更多關於基金績效指標的資訊,可以參考例如 MoneyDJ 的 基金教室, 學習更多相關知識。

實用策略:建立你的投資組合

在掌握了基金類型和關鍵指標後,就可以開始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了。以下是一些實用策略:

  • 分散投資:不要將所有資金投入單一基金,應將資金分散投資於不同類型、不同風格的基金,以降低風險。
  • 定期定額:定期定額投資是指在固定的時間(例如每月)投入固定的金額購買基金。這種方式可以分散投資時點,降低擇時風險。
  • 長期持有:基金投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不應頻繁交易,應長期持有,才能獲得較好的回報。
  • 設定停利點與停損點:事先設定好停利點與停損點,當基金達到預期目標時,及時獲利了結;當基金虧損達到一定程度時,及時止損,避免損失擴大。

透過以上策略,新手也能夠有紀律地參與基金投資,降低風險,追求穩健的回報。

基金如何挑選?績效之外,更要懂這些

單看基金的績效表現,就像只看考生的分數,卻忽略了他的學習方法、努力程度和應試技巧。基金的績效固然重要,但要選出真正適合自己的好基金,更需要深入瞭解其背後的風險、費用、管理團隊和投資策略。以下將列出幾個在評估基金時,除了績效之外,更應該關注的面向:

基金風險評估

  • 標準差 (Standard Deviation): 標準差衡量基金淨值相對於其平均值的波動程度。標準差越高,代表基金的波動性越大,風險也越高。對風險承受度較低的投資者來說,應選擇標準差較小的基金。
  • 夏普比率 (Sharpe Ratio): 夏普比率衡量基金在承擔每單位風險下所能獲得的超額報酬。夏普比率越高,代表基金的風險調整後報酬越高,投資效益越好。
  • Beta值 (Beta): Beta值衡量基金報酬率相對於整體市場的波動程度。Beta值大於1,代表基金波動性大於市場;Beta值小於1,代表基金波動性小於市場。保守型投資者宜選擇Beta值較小的基金
  • 最大回撤 (Maximum Drawdown): 最大回撤是指在一段時間內,基金淨值從最高點下跌至最低點的最大幅度。最大回撤越大,代表投資者可能承受的最大損失也越大。

基金費用結構

  • 管理費 (Management Fee): 管理費是基金公司為管理基金所收取的費用,通常以基金資產淨值的百分比表示。管理費越高,投資者的實際收益就越少
  • 保管費 (Custody Fee): 保管費是基金公司支付給保管銀行的費用,用於保管基金資產。
  • 銷售費用 (Sales Charge): 銷售費用是指投資者在申購或贖回基金時需要支付的費用。銷售費用可分為前端收費和後端收費兩種。
  • 經理人報酬: 除了管理費之外,有些基金會根據績效表現,額外支付經理人績效獎金。投資人也要注意這部分是否合理。

基金管理團隊

  • 經理人資歷與經驗: 瞭解基金經理人的資歷、經驗和過往績效,可以幫助投資者評估其專業能力和投資風格。
  • 團隊穩定性: 觀察基金管理團隊是否穩定,頻繁更換經理人可能會影響基金的長期績效
  • 公司研究能力: 基金公司整體的研究實力,會影響基金經理人在投資決策上的判斷,可透過瞭解公司研究團隊的組成、研究資源的投入等面向進行評估。

基金投資策略

  • 投資目標與範圍: 瞭解基金的投資目標、投資範圍和投資策略,確保其與自身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相符。
  • 投資風格: 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投資風格,例如價值型投資、成長型投資、指數型投資等。投資者應選擇與自身投資理念相符的基金。
  • 持股集中度: 持股集中度高的基金,代表其投資較為集中,風險也相對較高。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選擇。
  • 週轉率: 基金的週轉率代表投資組合變動的頻繁程度。 過高的週轉率可能增加交易成本,降低基金績效

除了上述面向,投資人也可以參考專業的基金評級機構,例如Morningstar(晨星)的評級,作為基金篩選的參考依據。但切記,任何評級都只是參考,最終的投資決策仍應基於自身的判斷。 選擇基金,不只是看績效,更要全方位評估,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。

如何挑選基金?除了績效,還要看懂這些內在價值

只看基金的績效表現,就像是買水果只看外表是否光鮮亮麗,卻忽略了果肉是否香甜。想要更精準地挑選出優質基金,除了關注績效指標外,更要深入瞭解基金的內在價值,才能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。

基金類型與投資策略

首先,要清楚瞭解基金的類型。不同的基金類型,例如股票型基金、債券型基金、平衡型基金、貨幣型基金等,其投資標的、風險收益特性以及適用場景各不相同。

  • 股票型基金:主要投資於股票市場,追求較高的資本增值,但風險也相對較高。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高、追求長期成長的投資者。
  • 債券型基金:主要投資於債券市場,追求穩定的利息收入,風險相對較低。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、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。
  • 平衡型基金:同時投資於股票和債券市場,兼顧資本增值和穩定收益,風險適中。適合

    基金經理的專業能力

    基金經理是基金的靈魂人物,其專業能力直接影響基金的績效表現。因此,在挑選基金時,一定要關注基金經理的相關資訊:

    • 投資經驗:基金經理的投資經驗越豐富,越能應對市場的各種變化,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。
    • 過往業績:基金經理過往管理的基金的業績,可以作為評估其投資能力的重要參考。
    • 投資風格: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,例如價值投資、成長投資、趨勢投資等,會影響基金的投資組合和績效表現。
    • 誠信與穩定性:選擇誠信可靠、團隊穩定的基金經理,有助於確保基金的長期穩健運作。

    可以通過基金的公開說明書、基金公司網站等管道,瞭解基金經理的相關資訊。

    風險評估與風險報酬等級

    投資一定有風險,在挑選基金時,一定要做好風險評估。瞭解基金的潛在風險,以及自身風險承受能力,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投資決策。

    • 標準差:衡量基金淨值波動程度的指標,數值越大代表風險越高。
    • 夏普比率:衡量基金在承擔相同風險下,能獲得多少超額報酬的指標,數值越大代表績效越好。
    • 最大回撤:衡量基金在一段時間內,淨值從最高點下跌的最大幅度,數值越大代表潛在虧損風險越高。

    此外,投信投顧公會將基金的風險由低至高區分為五個等級,分別為 RR1~RR5。投資人可以參考基金的風險報酬等級,快速區分基金的風險大小. 保守型投資人適合 RR1 等級的基金,穩健型投資人可考慮 RR1~RR4 等級的基金,積極型投資人則可根據資產配置需求,佈局在 RR1~RR5 等級的基金。

    費用率

    投資基金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,包括申購費、贖回費、管理費、保管費等。這些費用會侵蝕投資收益,因此在選擇基金時,應仔細比較不同基金的費用率。

    • 管理費:基金公司管理基金所收取的費用,通常以基金淨資產值的百分比表示。
    • 保管費:銀行或信託公司保管基金資產所收取的費用,通常以基金淨資產值的百分比表示。
    • 經理費:若組合型基金投資非自家投信發行的基金時,可依規定收取的費用。

    一般而言,費用率越低的基金,對投資者越有利。

    總之,挑選基金不能只看績效,更要深入瞭解基金的類型與投資策略、基金經理的專業能力、風險評估與風險報酬等級,以及費用率等內在價值。唯有如此,才能選出真正適合自己的優質基金,實現穩健的投資回報。

    基金挑選指南
    面向 考量因素 說明
    基金類型與投資策略 基金類型
    • 股票型基金:追求資本增值,風險高,適合積極型投資者 .
    • 債券型基金:追求穩定利息收入,風險低,適合保守型投資者 .
    • 平衡型基金:兼顧增值與收益,風險適中 .
    • 貨幣型基金:本金安全、流動性佳,但收益較低
    投資標的 瞭解基金主要投資的市場或產業 .
    風險收益特性 評估基金在追求報酬時可能伴隨的風險 .
    適用場景 判斷基金是否符合個人的財務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 .
    基金經理的專業能力 投資經驗 經驗豐富的經理更能應對市場變化 .
    過往業績 檢視經理過往操盤績效作為參考 .
    投資風格 瞭解經理的投資哲學,如價值型、成長型等 .
    誠信與穩定性 選擇可靠且團隊穩定的經理人 .
    風險評估與風險報酬等級 標準差 衡量基金淨值波動程度,數值越大風險越高 .
    夏普比率 衡量承擔相同風險下獲得超額報酬的多寡,數值越大越好 .
    最大回撤 評估一段時間內基金淨值下跌的最大幅度 .
    風險報酬等級
    • RR1:保守型 .
    • RR1~RR4:穩健型 .
    • RR1~RR5:積極型 .
    費用率 管理費 基金公司管理基金的費用 .
    保管費 銀行或信託公司保管資產的費用 .
    經理費 組合型基金投資非自家投信發行的基金時,可依規定收取的費用 .

    如何挑選基金?避開陷阱,新手也能穩健投資

    基金投資雖然能分散風險,但市場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投資陷阱,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踩雷。對於基金投資新手來說,瞭解並避開這些常見的陷阱,才能更穩健地實現投資目標。以下將列舉幾個常見的基金投資陷阱,並提供相應的避雷指南

    常見基金投資陷阱

    • 只看短期績效:許多投資人只關注近期的績效表現,例如過去一個月或一年的報酬率,就決定是否買進。然而,短期績效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,並不能真實反映基金的長期投資能力。正確的做法是,除了短期績效外,更要考察基金過去三年、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績效表現,以及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抗風險能力。
    • 購買過於便宜的基金:有些人認為淨值低的基金,未來上漲空間較大。但基金淨值高低,並不代表基金的優劣。重要的是,基金的投資策略、標的和經理人的操作能力,是否能帶來長期的穩定回報。
    • 盲目追捧熱門基金:當某檔基金績效突出,或受到媒體廣泛報導時,往往會吸引大量投資人追捧。然而,當大家都一窩蜂湧入時,可能代表該基金已經漲到相對高點,此時進場容易買貴。更明智的做法是,保持獨立思考,不要盲目跟風,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基金。
    • 忽略費用:基金的費用會直接影響投資報酬。常見的費用包括申購手續費管理費保管費等。申購手續費是在購買基金時支付的費用,管理費和保管費則是在持有期間,從基金淨值中扣除的費用。投資人應仔細比較不同基金的費用,選擇費用較低的基金,以降低投資成本。
    • 過度分散投資:雖然分散投資可以降低風險,但過度分散投資,反而可能稀釋報酬。如果持有的基金數量過多,不僅難以追蹤管理,也可能因為各基金的表現互相抵銷,導致整體報酬不如預期。建議投資人,集中火力投資於幾檔經過仔細研究、 thoroughly understood 的優質基金即可。
    • 忽略風險評估:每個人能承受的投資風險都不同。在選擇基金前,應先進行風險評估,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,再選擇與自身風險屬性相符的基金。切勿為了追求高報酬,而投資超出自身承受範圍的高風險基金。
    • 短線操作:有些投資人將基金當股票操作,頻繁買賣,試圖賺取價差。然而,短線操作不僅增加了交易成本,也可能因為錯判市場走勢而蒙受損失。基金投資更適合長期持有,才能享受複利增長的效益。
    • 迷信過往績效:過去績效優異的基金,不代表未來也能維持同樣的表現. 市場環境不斷變化,基金經理人的操作風格也可能改變。因此,不應只看過往績效,更要關注基金的投資策略是否具有持續性,以及經理人是否能適應市場變化。
    • 忽略基金規模:基金規模過小,可能面臨清算風險;規模過大,則可能影響經理人的操作靈活性。建議選擇規模適中的基金,以兼顧穩定性和靈活性。
    • 購買不熟悉的基金類型:市場上有些複雜的基金類型,例如對沖基金組合型基金等,投資策略較為複雜,風險也較高。對於基金新手來說,應避免購買不熟悉的基金類型,以免誤踩地雷。

    穩健投資的建議

    1. 瞭解自身風險承受能力: 透過 風險評估問卷 (請替換為真實連結) 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,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。
    2. 分散投資: 投資不同類型、不同區域的基金,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.
    3. 長期投資: 避免短線操作,長期持有優質基金,享受複利效果.
    4. 定期檢視投資組合: 根據市場變化和自身需求,定期檢視並調整投資組合.
    5. 持續學習: 關注市場動態,學習基金投資知識,提升自己的投資技能。

    謹記基金投資有賺有賠,沒有穩賺不賠的保證。投資人應保持理性,做好功課,才能在基金市場中穩健獲利。

    如何挑選基金結論

    總而言之,如何挑選基金是一門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的功課。 本文從基金的類型、績效指標、風險評估、費用結構等多個面向,為各位讀者提供了全面的解析,

    謹記,沒有最好的基金,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基金。 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,務必充分了解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財務狀況。 同時,也要保持理性,切勿盲目跟風,才能在基金投資的道路上走得更穩健、更長遠。

    如何挑選基金 常見問題快速FAQ

    Q1: 挑選基金時,只看短期績效可以嗎?

    A: 不建議只看短期績效。短期績效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,並不能真實反映基金的長期投資能力。除了短期績效外,更要考察基金過去三年、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績效表現,以及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抗風險能力。同時也要了解基金的投資策略、標的和經理人的操作能力,是否能帶來長期的穩定回報。

    Q2: 基金的費用有哪些?費用高低會影響投資嗎?

    A: 基金的費用主要包括申購手續費、管理費和保管費等。申購手續費是在購買基金時支付的費用,管理費和保管費則是在持有期間,從基金淨值中扣除的費用。基金費用會直接影響投資報酬,因此應仔細比較不同基金的費用,選擇費用較低的基金,以降低投資成本。

    Q3: 投資基金一定要分散投資嗎?分散到多少檔基金比較好?

    A: 分散投資可以降低風險,但過度分散投資反而可能稀釋報酬。如果持有的基金數量過多,不僅難以追蹤管理,也可能因為各基金的表現互相抵銷,導致整體報酬不如預期。建議投資人集中火力投資於幾檔經過仔細研究的優質基金即可。